民国:王牌飞行员 - 第622章 芷江机场军情会,湘北空袭战
第622章 芷江机场军情会,湘北空袭战
钦原号的引擎轰鸣声逐渐减弱,在芷江机场完成了降落。
随后,在机场工作人员指引下,方文将飞机停入停机处。
打开舱盖,方文踩着架好的登机梯从飞机上下来,嘴角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笑意。
刚才在南昌上空的那一场突袭,干脆利落,让他积压许久的战斗欲望得到了极大释放。
龚修能不禁问道:“团长,你碰到啥好事了?”
方文没说,一旁的泰山机械师,却已经看明白了。
他拉了下龚修能衣服:“你看钦原号的载弹,航空火箭弹全打出去了,咱们总经理的飞行技术,估计小鬼子的飞机又遭殃了。”
龚修能惊喜,就要继续询问。
这时,机场的苏联人来了。
领头的是伊凡诺夫队长,伊万也在其中。
队长直接了当道:“方同志,你既然回来了,就跟我们去指挥部,有一些战术配合的问题需要谈一谈。”
“好。等我换下衣服。”
三分钟后,方文换下飞行服,跟着苏联人前往机场的飞行指挥部。
在那里,还有一名国民军的少校军官在。
一看苏联人带着方文过来,少校军官连忙停下手里的工作,迎了过来。
“你好方先生,我是吴有栋,机场事务官,也是目前衔接苏联志愿飞行队行动的联络官。负责飞行队与长沙那边的行动沟通。”
方文与其握手:“幸会。”
“一会我会说明目前长沙那边的情况,你听得懂俄语吗?”
“听得懂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
随后,一行人进入指挥部的会议室,在其中进行讨论。
会议室中央的长条木桌上,摊开着一张巨大的湘赣地区军事地图,红色图钉密密麻麻标注着日军在长沙外围的据点,蓝色箭头则清晰勾勒出中苏空军的现有部署。
吴有栋少校率先上前,对着军事地图,说明目前的战况。
“目前,日军主力第 3师团、第 4师团从湖北岳阳出发,沿粤汉铁路南下,准备强渡新墙河,直扑长沙。日军第 6师团、奈良支队从湖北通城出发,进攻湖南平江,试图绕到湘北中国军队侧后方。”
“我军的应对策略是“不与日军硬拼,以空间换时间”,依托在新墙河、汨罗江沿线部署的防线,借助河流、丘陵地形节节抵抗,消耗日军兵力和补给;同时故意示弱,逐步后撤,引诱日军深入湘北腹地。”
对此,苏联军官并不理解:“你们这么做,只会一点点丢失控制地域,或者说,你们的前线部队又要溃败了吗?”
对此,吴有栋立即反驳:“这是以退为进的打法!我们的目的是让日军孤军深入,然后左右夹击。”
对此,伊万诺夫队长竟然转头看向方文:“方同志,你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,对此你怎么看?”
竟然问到了方文。
对此,方文还真不好回答。
这种战略战术,方文见过,国民军的将领特别喜欢用这种战术,广州防御战的时候,也是设计了一个口袋阵,让日军先头部队进入口袋阵中,再进行合击。
但广州那次,却因为军队撤退而没有达成任何作战效果。
这次又来,他倒是觉得,不会像广州那边,毕竟长沙这个百战之地,可是拦住了日军好几年。
组织下语言,方文出声道。
“这种战略,在我们华夏,叫做“侧击合围”,一旦日军深入,战线必然拉长,左右军队对其进行合围,是能达到战略效果的。我认为是没问题的,毕竟我军的军备比日军差很多,指望靠前线阵地的防御挡住日军是不现实的。而这种战略战术,却可以在日军进攻过程中,削弱对方,并在合围过程中占据主动优势。”
听了方文的解释,苏联人没有对此再说什么。
吴有栋感谢地看向方文,用手指沿着湘江支流划出一道弧线,语气凝重:“各位,目前,日军主力已经突破汨罗江,误以为我们已“溃退”,继续向南推进。薛司令命令中路后撤的第 15集团军在长沙以北的福临铺、金井一带设伏,同时调遣赣西、鄂南的援军向日军侧后方穿插。而空军方面,就得靠你们以及成都和重庆那边的志愿航空队来支援。”
他指向红笔划出的日军行进战线,点在后方。
“你们的任务是轰炸日军在岳阳的机场,以及日军运输线,并拦截日军战机对我军的空袭。根据长沙前线传来的最新情报,日军第三飞行团已在岳阳、咸宁两地增派了 12架轰炸机和 24架战机,共计战机40多架,他们就是你们的对手。”
作战任务已经说清楚了。
具体行动时间还没有定下来。
现在该苏联航空队讨论行动方案了。
伊凡诺夫队长站起来,俯身盯着地图:“芷江到长沙直线距离约 300公里,我们战机满载弹药状态下,单程飞行需要 50分钟,可以进行一小时的空中作战。但对那边的情况,我们进行了前期飞行侦查,已经掌握了那边的情况,可以随时出动作战。现在的问题是,方同志才加入航空队,与我们没有配合默契,我担心在作战中,会有影响。”
方文点头,这是很现实的问题,苏联志愿航空队驾驶的伊尔16并没有配备泰山那种先进的无线电语音交流装置,靠的是长期训练形成的默契。
这种默契,最忌一个外人的加入,很可能导致原有飞行编组的混乱。
他出声道:“我可以随队出战,但不加入你们的飞行编队,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你们的战术配合。”
也只有这样的安排是最合适的了,伊凡诺夫队长同意了。
这时,吴有栋突然出去。
过了会,他回来,非常郑重道:“诸位,收到命令,我们将于明日上午7时,配合地面部队向日军发动空袭作战。请立即开始准备。”
随即,会议结束,大家离开会议室,前往跑道边的机库,开始战前准备。
方文也回到钦原号那边。
与龚修能和机械师一起,给飞机检修,加装航空火箭弹,补充其他弹药。
9月25日。
凌晨六时,战机列队准备起航。
先是伊凡诺夫队长的飞机起飞,随后其他战机陆续升空。
等21架苏联军机全部升空后,方文才驾驶钦原号驶入跑道,加速升空。
21架伊尔16,组成梯队阵型,包括 7个三机梯队。
方文驾驶的钦原号则游离在编队之外。
这反倒更适合方文。
钦原号的速度比伊尔16快,火力更猛,可以进行空中狗斗,也可以1000米射距航空火箭弹集群射击。
如果在编组里,反而施展不开了。
编组行程后,航空队飞向了长沙方向。
50分钟后,机群抵达长沙上空。
机械感知状态下的方文,对着下方城市扫视。
湘江边上的长沙古城,城楼城墙依立,城里密布各式房屋。
城里被大火焚烧的痕迹还没有褪去,道路上行人匆匆,军队不断调派到城北进行防御和工事加固。
片刻后,机群便飞过了长沙,前往目标区域。
很快,机群进入了作战区域。
下方日军正在与国民军作战。
拉长战线的日军,遭受到国民军两翼的夹击。
大量的国民军利用湘北的稻田、河网,丘陵,向日军发动进攻。
此时正值9月雨季,道路泥泞,日军坦克汽车在泥路上行进困难,也给了国民军机会。
按预定方案,苏联航空队的第一、二梯队掩护,第三至七梯队执行轰炸任务。
随即,7个三机梯队迅速变换队形——两架伊尔- 16在侧后方拉高飞行,形成“v”型警戒圈,其余战机则压低高度,朝着下方日军阵地俯冲而去。
方文驾驶钦原号在 5000米高空盘旋,机械感知如同一张无形的网,将地面战场的每一处细节都清晰捕捉:
日军的坦克陷在泥地里,履带空转着溅起浑浊的泥水;步兵蜷缩在临时构筑的土坡后,正用机枪向国民军冲锋的方向扫射;
远处的公路上,三辆日军卡车停在路边,士兵正忙着卸载弹药箱,却没察觉空中的威胁。
挂载航空炸弹的15架伊尔16俯冲飞来,将炸弹丢下。
连串的爆炸在日军阵地出现,火焰和烟雾笼罩。
也让国民军攻势加剧。
随后其余2个护航梯队,也加入了空袭中,纷纷俯冲而下。
唯一没有动的是方文,他正用雷达索敌装置观察日军战机动向。
显然,这次空袭是日军完全没有预料的,岳阳方面的日空军还没有升空出战。
既然如此,方文也加入了对地攻击中。
他锁定了一辆没有陷入泥地中的九七式中型坦克,从高空俯冲而下。
1500米、1200米、1000米——当距离降至 800米时,方文按下机头20毫米机炮发射按钮,
连串的机炮弹射出,击中了坦克的顶部。
这种日军中型坦克,防御重点在炮塔和水平车体,顶部的装甲厚度很薄。
穿甲型的20毫米机炮弹,轻松射穿了10毫米顶部钢板,打出了麻点般的孔洞。
顿时,这辆坦克直接原地熄火,一动不动。
战场上的人看来完好无伤的坦克内部,却已经全部毙命。
随后,方文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,继续空袭。
这次,用的是航空火箭弹。
2枚航空火箭弹拖着橘红色尾焰呼啸而出,精准砸向日军坦克。
爆炸声在地面轰然响起,泥浆与钢铁碎片飞溅到十几米高。
被航空火箭弹命中的坦克履带被火箭弹炸断,车身因为冲击波歪斜着瘫在地里。
见此情况,后面两辆坦克试图倒车撤离,却被紧随而至的苏联战机盯上。
第三梯队的三架伊尔- 16俯冲而下,机翼下的炸弹落在坦克周围,燃起熊熊烈火。
这次的袭击,日军完全没有准备,甚至连防空火力都没有配置,也因此遭受了重创。
反应过来的日军,仓促命令后方车队的防空炮立即调往前线。
这一举动,没有逃过方文的机械视角。
他看到车队主动散开,将泥路让给后面的两辆汽车。
这两辆汽车拖着20毫米高射机炮向着前线杀来。
如果让高射机炮进入射距,并进行对空射击,恐怕苏联航空队将会因此有所损伤。
是以,方文立即放弃了对坦克的空袭,调整机位飞向两辆汽车。
钦原号的引擎陡然加力,机身在高空划出一道锐利的弧线,朝着那两辆拖曳高射机炮的日军汽车俯冲而去。
方文的手指紧扣操纵杆,机械感知将汽车的行驶轨迹、泥路的颠簸频率甚至日军士兵紧握炮架的动作都清晰捕捉——此刻两辆汽车正碾过稻田边缘的土路,车轮在泥泞中起伏,行进速度不足每小时 20公里,想要击中并不难。
他调整机头角度,将瞄准镜十字准星牢牢锁死在靠前的那辆汽车。此时高度已降至1000米,700米.
随着飞机不断降低高度,机身裹挟着气流形成一股风,吹拂着沿途树叶纷飞稻谷倒伏。
600米、400米——当距离缩至 300米时,方文按下 20毫米机炮的连发按钮。
密集的机炮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,机炮弹穿透驾驶舱,驾驶员当场被击毙,失去控制的汽车猛地撞向路边的土坡,拖在身后的高射机炮挣脱牵引绳,翻倒在稻田里,炮管深深扎进泥水之中。
后方那辆汽车上的日军士兵见状,纷纷跳下车试图操控高射机炮反击。
但方文根本不给他们机会,钦原号迅速拉升后又再度俯冲,机翼下的航空火箭弹发射巢已完成预热。
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单发点射,而是直接打出 4枚火箭弹——两枚命中汽车,另外两枚落在士兵聚集的区域。
爆炸声瞬间响彻田野,汽车的油箱被火箭弹引爆,燃起的大火将车身吞噬,滚烫的金属碎片飞溅到周围的稻田里。
试图架设高射炮的日军士兵要么被弹片击中,要么被冲击波掀飞,炮管也在爆炸中扭曲变形。
方文驾机盘旋一周,确认两辆高射炮汽车已完全报废,才重新拉高高度,回到战场上空。
这时,雷达索敌装置中,已经反馈出,大批飞行器从岳阳方向飞来。
(本章完)
添加书签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