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时小说家 - 第2689章 飘渺之论(求票票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2689章 飘渺之论(求票票)
    “刺杀扶苏,下下之策!”
    “非万不得已,难以为之,除非我等愿意抛弃这里的一切,自三晋沦亡,我等扎根于此,已经耗费许多财货、人力。”
    “一个扶苏,还不值得我等费那般代价。”
    “接下来临淄、胶东皆有大危险。”
    “王贲耀兵于此,虽不干涉临淄之事,然而……随时有可能出手,被扶苏抓捕的那些人不知道会说些什么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难料,必须速速有解决之策。”
    “胶东之地,扶苏应该还会继续追击的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优势在敌,不在我等。”
    “诸位有良策,当语落,我等共同商榷之。”
    少焉。
    与列又有一人出言,简单分析了一下眼前局势,继而再次引玉抛砖,看向其余诸人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闻此,诸人再次默然的看过去。
    眼前什么局势他们不知道?
    至于继续分析?
    至于继续说道?
    一点有用的都没有。
    最终,还是要让他们说出来?
    “齐鲁周围的海域也被封锁。”
    “禁海令都有下达,那个扶苏……还真是狠。”
    “真不给我等留一丝活路!”
    俄而。
    一人叹道。
    “眼下……我意要不在咸阳之内用间?”
    “齐鲁之地,通武侯王贲在此,公子扶苏也在此,可以说道他们之间有预谋大事。”
    “如此,说不得会有一些作用。”
    “果然引得嬴政猜疑,将扶苏调离齐鲁,一切就方便了。”
    “亦或者通武侯王贲之力受到限制,也是一个好的结果。”
    “临淄之地,王贲耀兵于此,着实令人不舒服。”
    数息之后。
    一人提议。
    只要扶苏不在齐鲁了,许多事情也就解决了,亦或者削弱扶苏在齐鲁的力量,也是一策。
    “用间!”
    “此策可行!”
    “就是有些耗费时间,自齐鲁前往咸阳,再由咸阳传回齐鲁,没有十天半个月万万不可能。”
    “眼下需要急策应对!”
    诸人相视一眼,皆眸有亮光,此策还是可行的,无论是否有用,完全是可行的。
    唯一欠缺。
    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,果然接下来扶苏就要动手了,那一策无大用施为。
    扶苏就在齐鲁,一举一动,很快就有彰显。
    “急策?”
    “倒也不失没有。”
    “若是我等愿意失去一些东西,应该有用。”
    “济北、临淄、胶东等地,我等皆有不少据点存在,多年来,也有大力落下。”
    “果然自损一些据点,当有别样动静。”
    “对于那些郡县影响不会小。”
    “若然撼动齐鲁根基,我等虽艰难,扶苏也不会好受,那等情形下,他若是继续针对我等,他需要想好结果!”
    “齐鲁这里的局势,眼下而观,秦国还是希望维持繁华局面的,不希望直接破灭。”
    “你等以为呢?”
    数息之后,一人起身,踱步方圆,说道一策。
    一则可以施为的策略。
    “你意将扶苏的注意力从我等身上移开,落于齐鲁之地上?”
    “似乎可行!”
    “不错!”
    “就是这样一来,欲要达成那个结果,我等损失的不会少。”
    “是否代价有些大了?”
    一人琢磨,为之颔首。
    道理上可行,从扶苏的一系列举动来看,他还是希望齐鲁局势安稳的,既然这样,就打破这种安稳。
    让扶苏不在他们身上落下很多心思。
    代价!
    不好说。
    小的代价肯定是不行的。
    “那你有良策?”
    那人反问。
    现在就开始挑刺了?
    现在付出一些代价还没有什么,果然等局势更加危急的时候,想要付出那般代价,也没有大用了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若然扶苏刚有来到齐鲁,我等便是有动,眼下也不会这边棘手。”
    “小看了嬴政这个儿子。”
    一人愤恨。
    “现在说这些还有用?”
    一人摇摇头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难道胶东那里的一些人就不要了?”
    “秦国统御齐鲁数年来,郡县一体,我等招揽人手都很困难,招揽的代价都大了很多。”
    “琅琊郡之事,损失极大,还有一些核心人手。”
    “眼下,又要损失那些?”
    “数年之力,直接没有了一半,也是很伤筋动骨!”
    “胶东郡可否有些行动,可以保全那些人?”
    “而且胶东郡还有分散其余诸国百家之人,那里未必不可有后续行动?力量还是有的。”
    “只要齐心合力,当有大用!”
    一人迟疑,说道另外一事,似乎也不能够忘记,不然……损失就太大太大了,而且若可能,那些人不能有失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依我看,咱们在这里商榷,还是难以有好的法子,我意……相招另外一些人前来,一同商议。”
    “一则,可能有良策落下!”
    “二来,也能够齐心一处,之前所语只是令达,关键时刻,还是难以有成,就会被扶苏一一攻破。”
    说道诸般,语论繁杂。
    片刻之后。
    一人摇摇头,提出的所谓良策不少,真正可以有很大用处的不多,真正可以给扶苏痛击的不多。
    一言蔽之。
    上策不显。
    多中策,多下策!
    “大人!”
    “外面有人请见,是楚国的那些人!”
    未待与列诸人有所言,一道轻快的脚步声由远而近,于诸人一礼,继而说道一事。
    “楚国?”
    “那些人……?”
    “来的正好。”
    “请!”
    “来的的确是时候。”
    一人惊讶,他们这些人多中原之人,多燕赵之人,当年三晋率先沦亡,故而多年来,多有盘根错节一处。
    楚国!
    算是最后沦亡,他们前来齐鲁较晚,许多好的位置、地方已经没了,只有胶东郡、临淄偏远之地有据点。
    然!
    楚国的力量绝对不弱。
    楚国沦亡的时候,许多老世族率先逃走的,他们保存的力量很强,尤其是前不久他们做下一事,更令人惊叹。
    差点将嬴政弄死了。
    就差一点!
    就差最后一点!
    算嬴政的运气好。
    他们找来了?
    诸人欢喜,不出意外,他们前来也是为眼下之事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这位是范先生!”
    “因眼下之事,我等一处前来于此。”
    “若非扶苏生事,齐鲁之地非眼下模样。”
    “我等当安稳。”
    “或有前往箕子朝鲜之地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然……应对扶苏之力,单我等楚国之力不足够,非有联合诸位之力,方可有成。”
    “不知诸位可有良策!”
    “若可,我等愿随之。”
    “扶苏继续施为下去,我等就很是危险,乃至于性命有碍,根基大损,将来之事多艰难。”
    少顷。
    此间多了数人,彼此见礼,皆坐于案后。
    一边品味茶水,一边直言眼下紧要之事,非如此,也无需前来这里了,继续说一些无用的乱七八糟之言就是浪费时间。
    “范先生!”
    “居巢名士,我等早有所闻,就是一直未有得见真容。”
    “有传当年项燕将军数次相请,先生才出居巢。”
    “屈兄,伱等前来,我等喜不自胜。”
    “我等汇聚在此,刚才的确在商议那些事。”
    “惜哉,虽有商议出不少应对之策,上策不显,范先生既然被屈兄请来,想来当有深意。”
    “眼下情形,我等之力需要汇聚一处。”
    “必须汇聚一处,否则,被扶苏一一击破,就危险了。”
    “屈兄!”
    “范先生!”
    “请!”
    范先生!
    范增!
    诸国名人异士,他们有所闻。
    范先生是项氏一族的人,屈兄……是楚国老世族之人,他们一处……表明楚国已经力合一处。
    感此,心有意动,快速说道,若然可以……自然择良策而用。
    “近月来,我等之力多有在胶东郡劳山之地,五龙河的事情发生,相距我等不远。”
    “扶苏!”
    “他的手段的确不俗,五龙河一战,他擒拿了数百人,如今定然在提调那些人给于审讯。”
    “无论是什么结果,对于我等都是威胁。”
    “是以!”
    “我等当有所动,然而,凭借楚国之力,稍有弱小,非有联合诸位一处不可!”
    “不知诸位有何良策,我等可先闻之。”
    前来于此的一位屈姓男子快速道。
    “这……。”
    “群策群力。”
    “倒是没有什么。”
    “那我等就先说说,接下来一同探讨,希望找出最上之策!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虽有迟疑,还是将先前商讨出来的策略一一道出,无论是否何用,说出来总归无碍。
    有些策略说不得稍微变化一下,就是上策。
    有些自觉是上策,却可能内蕴危险。
    “范先生,你觉得呢?”
    屈姓男子看向随同自己一起前来的项氏一族之人,这一次……算项氏一族的识相,总算是出力了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与列其余诸人也是看过去。
    范增之名,还是有耳闻的,当非虚名。
    “那些策谋……可分两种!”
    “一种是主动为之!”
    “一种是被迫为之!”
    “眼下局势,我等若是选择被迫之策,行事多有掣肘,多有纠结,多有难断。”
    “比如用间之计,将希望落于嬴政身上,果然嬴政不为理会,那么,此策便无大用。”
    “主动出击,无论结果是否如何,我等皆可驾驭其中巨细之力,可有收获。”
    “舍得之策,就为上佳!”
    “令齐鲁之地生乱,那么,无论扶苏如何抉择,我等可以转圜的余地都很大,个中机会就很大。”
    “诸位以为呢?”
    须发皆白,深蓝长衫,长发随意一条相合衣衫颜色的发带梳拢,不为珠玉华美,跪坐于此,闻四周之言,拱手一礼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范先生继续说!”
    “若然可以,主动出击自然上策,就是……如今临淄之地,郡县艰难,胶东之地,也是难以插手。”
    一人颔首。
    “范先生倾向于主动出击?”
    “不知道有何良策?”
    “还请速速道出,果然可行,我等皆愿为之。”
    “只要可解眼下危局,皆可用!”
    一人更是连连应语。
    “请!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楚国来人,当不会单单听他们所言,当有良策,诸人多有期待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诸位觉得扶苏自入齐鲁以来,之所以有眼下局面,凭借在何?”
    范增先后有礼。
    继续应语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扶苏!”
    “范先生,扶苏小儿……还是有些手段的,凭借?秦国通武侯王贲之力?秦国水军水师之力?”
    “齐鲁郡县之力?”
    “似乎都为扶苏驾驭。”
    “范先生之意?”
    一人疑惑。
    扶苏的凭借?
    这个问题……有深意?
    扶苏在齐鲁之地,举动随心,一道道策略落下,郡县为之,说起来……楚国也有助力。
    如果他们在云梦大泽有成,此刻也没有那么多事了。
    事有未成,嬴政对齐鲁下达重令,通武侯王贲那里的力量都有调遣,扶苏可以调动的力量更多了。
    终究还是扶苏自身,若是换了一个人,就算给他那些,也是无用。
    “眼下形势!”
    “在我看来……是秦国之力如一,而我等之力不一,是以,秦国力强一处,我等难以抵挡。”
    “欲要逆转接下来局面,非有我等之力真正合一,就如手掌,五指并拢,一起用力,成拳出击,力量才会更强。”
    “而秦国之力也要削弱,扶苏所能够掌握驾驭的力量需要削弱,如此,我等便可有很大优势。”
    “诸位以为如何?”
    迎诸人疑惑不解之神态,范增笑道,说着……从身上取出一份文书,将其打开……却是一份舆图。
    “这是齐鲁之地的大致舆图。”
    “扶苏此刻之所以对我等有那般强大的压力。”
    “其一,临淄之地,通武侯王贲耀兵于此,郡县一体,对于秦法的施为有力,我等一路赶来这里,似乎又有新的郡令。”
    范增招来远处一位侍者,命其将那份齐鲁舆图举起,立于身前,舆图不大,大致的山川形貌、城池乡里都有点缀。
    继而起身,引诸人目光落于舆图,屈指一点,落于临淄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闻此,诸人若有所思,彼此相视,却没有多说什么。
    “其二,海域之上,秦国水军水师之力,外加郡县一体禁海令!”
    “其三,扶苏身边有田言之人,还有影密卫、罗网提供的讯息,故而,可以在很短时间内,掌握齐鲁之地的动静。”
    “也是如此,才能对齐鲁有很快的应对!”
    “其四,便是嬴政给于的权柄!”
    “此四者,便是扶苏能够走到这一步的凭借,也是我等吃亏有损的缘由,扶苏掌握这般力量,我等难为。”
    “五龙河之地,扶苏更是调来两支百战穿甲兵千人队!更见其力!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范增一口气说了许多,手指不断在那幅简略的舆图上点动,将扶苏之力之所以强大的缘故道出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诸人沉默。
    先前的确没有想的那般细腻,然而,纵然如此,又该如何应对?单单分析如此,并无大用。
    有些事情,他们心中也有所知。
    “我等!”
    “明面上人合一处,力合一处,关键时刻,就如五龙河,鸟兽散开,被扶苏一一击破。”
    “是以,接下来欲要有为,需要逆转这等局面!”
    范增继续道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请范先生指教!”
    一人等不及了。
    说那么多分析,固然有用,关键……还是要真正出手有力的,具体如何施为才是关键。
    “范先生,请言!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其余人也是催促着。
    范先生既然分析的这般详尽,估计已经有了良策,应该不会很差,果然可行,当行之。
    “扶苏虽有谋略,却需要借助齐鲁这里的许多力量,才能够有莫大之力。”
    “嬴政给了扶苏权柄,那是扶苏最大的凭借,诸位先前欲要用间,其实目的也是为了削弱扶苏的这道权柄。”
    “没有那道权柄,许多事情……扶苏就难以施为。”
    “然……咸阳往来极远,欲要令嬴政心思异动,收回那道权柄,也是艰难,时间也难以等待。”
    “故而,我等需要在它处着手。”
    “比如解决王贲的威胁。”
    “解决临淄郡县一体的威胁。”
    “解决海域秦国水军水师的威胁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如果将那些解决,扶苏纵然有权柄在手,也当无力可用,我等便可有为,诸位以为然否?”
    范增并不着急,事情的解决之法,自己其实已经道出,只不过这些人没有发现而已。
    “解决王贲?”
    “如何解决?”
    “解决秦国水军水师?”
    “这……很是艰难,秦国的船只很大,船上的兵士训练有素,而且装备许多强大器械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悠然。
    四周传来阵阵纷乱之言。
    范先生所言要解决那些麻烦,岂非说笑?如果那些麻烦可以解决,他们至于这般着急?
    王贲是什么人?
    秦国通武侯王贲,坐镇东郡之地,威压山东诸郡,因王贲存在,诸郡大体安稳。
    欲要解决他?
    范增说笑?
    还有秦国水军水师!
    他们其实动过手,也有想要将秦国水军处理掉,结果……他们的损失很大,秦国水军在海域很有战法。
    解决扶苏身边的人?
    罗网?
    影密卫?
    田言?
    范增不会喝多了吧?
    不然,何有这般荒唐之言。
    乱糟糟。
    纷攘攘。
    多疑惑。
    多不解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与列于此的诸人交头接耳,范先生说的很有道理,这一点必须承认,然而……实现不了岂非空谈?
    岂非纸上谈兵?岂非沙盘楼阁推演,看似很漂亮,落于大地,俱成为虚无,缥缈之论!
    (本章完)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